當全球供應鏈重組成為趨勢,東南亞正逐漸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中心。 本集《企業新機遇》第一集,聚焦東協市場發展與投資機會,邀請多位講者從供應鏈轉移、地緣政治、政策趨勢等面向,解析企業在變局中的因應之道。
自中美貿易戰與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供應鏈不再以「成本最低」為唯一目標,而是開始重視供應風險、政治穩定與區域彈性。 東南亞憑藉年輕人口、低勞力成本與政策誘因,迅速成為供應鏈轉移的承接地,特別是越南、泰國與印尼,吸引大批國際資本進駐。
對台灣而言,不少電子、製造與能源產業開始將部分產線或關鍵組裝轉往東協地區,以分散生產風險、降低地緣政治干擾,本集講者指出,這不僅是產線轉移,更是商業邏輯與資源配置的深層調整。
想進軍東南亞市場的企業,雖看見人口紅利、政策利多與市場潛力,但同時也面臨落地實踐的門檻,如法規繁瑣、當地文化適應、語言隔閡與人力穩定性,如何選擇進場國家與模式,成為策略成敗的關鍵。
企業進入新市場不只是營收機會,更伴隨高度風險,若沒有妥善的進場策略與風險辨識,極易陷入「進得去,但活不下去」的處境。
講座中強調,企業在進場前建立初步的市場風險架構,包含政治穩定評估、產業法規熟悉度、在地夥伴篩選機制等,並視規模分階段推進,以降低錯誤成本。 此外,建立具彈性的人才運用與財務配置架構,也將大幅提高企業面對不可預測變數的應變能力。
海外擴張並非單靠決策層的指令便能達成,更需企業內部結構與流程同步升級,許多企業雖已啟動外移策略,但在內部流程、管理系統、資訊整合與在地化能力方面仍明顯不足,進而導致溝通落差與效率低下。
對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做好「由內而外」的組織調整,包含建立多語言作業系統、跨國稅務與財報處理、異地營運的協作流程等,都是邁向海外擴張前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本集講座提供企業海外布局的策略視角與操作建議,為後續深入東協各國鋪陳關鍵基礎想抓住下一波國際成長動能,這集絕對不容錯過。
下一集將進一步聚焦實務操作,帶你深入解析製造業企業在東南亞落地設廠時會遇到的實際挑戰,包括政策落差、內控制度建置、供應鏈斷點與跨文化管理等真實情境。
還想知道哪些有關新南向的內容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最關心的議題,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一一解答!
【延伸閱讀】
地緣政治對企業東南亞布局有什麼影響?不懂就「南」上加「難」!
行業開麥拉
1,542 Followers
行業開麥拉
1,542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