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鏡元年 各大科技巨頭推殺手級應用

2025-08-01

60

雖然近視人口高漲,但如今愈來愈多人「沒近視也戴眼鏡」──不是為了矯正視力,而是追上智能眼鏡的時尚與科技浪潮。從Meta、雷朋到小米、阿里,各大品牌與科技巨頭正將這副看似普通的配件打造成下一代殺手級應用。比起藍芽耳機與手錶,智能眼鏡解放雙手、融合語音、拍攝、支付與AI功能,帶來革命性體驗,卻也面臨續航、重量與隱私的挑戰。

按國際近視研究學會數據,全球約30%人口患有近視,台灣18至24歲的年輕人口中更有高達73%的近視患者,但值玩味的是,正當人們花錢尋求雷射手術擺脫眼鏡束縛時,卻有愈來愈多沒有近視的族群開始流行戴上眼鏡。


IDC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今年01陸智能眼鏡(Smart Eyewear)市場出貨49.4萬副、年增116.1%,而Prada、Gentle Monster及雷朋等時尚品牌也開始加入這個科技感滿滿的時尚新戰場。



聽音樂及訊息傳遞只能算是標配

自2016年Apple推出首款無線藍芽耳機AirPods以來,已很少看到新發展成功的殺手級應用裝置出現。這其間,雖曾有Meta MR頭裝置Quest、宏達電的VIVE Focus Vision與Apple的Vision Pro等可穿戴式裝置上市,但要不因價格太高無法迅速普及,要不因重量太重不適合久戴,抑或無法真正解決消費者需求痛點,無緣成為下一個新殺手級應用。


好萊塢巨星湯姆克魯斯在《捍衛戰士:獨行俠》電影中,戴上雷朋Aviator 飛行員太陽眼鏡劇照,大家應都還印象深刻。而今,這個流行文化品牌首度與Meta合作,推出智能眼眼 Meta Wayfarer在網路上爆紅,Meta與雷朋智能眼鏡合作始自2021年9月,自2023年9月新一代Ray-Ban Meta上市以來,該集團至少已售出200萬副智能眼鏡。


相較於筆記本型電腦及手機的觸控功能,智能眼鏡在日常生活應用上基本已可做到完全解放雙手,而與同樣可以解放雙手的智能手錶及藍芽耳機相較,智能眼鏡在人機互動與應用便利方面更明顯的略勝一籌。


因智能手錶與藍芽耳機所擁有的聆聽音樂及訊息傳遞功能,對智能眼鏡而言只能算是標配,反倒是拍照、攝影、導航、購物及金融支付等生態系統領域,才是智能眼鏡領先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科技大廠的另一場生態博弈

今年Q2科技市場迎來智能眼鏡新品大爆發,先是4月7日市場傳出阿里立項開發AI智能眼鏡,接著又有華為發布鴻蒙智能眼鏡新品與字節跳動即將推出AI智能眼鏡等新聞。另繼今年6月小米在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推出首款AI眼鏡後,Meta宣布以30億歐元收購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Essilor Luxottica的3%股權。


手機大廠方面,除三星宣布,將在明年推出與Google合作開發的新型AI眼鏡外,近幾年摺疊手機新品發表屢屢落後的Apple,也傳出會在2027年跟上智能眼鏡市場的競爭。去年9月,Meta董事長祖克伯格受訪時表示,智能眼鏡已從潮流產品、普通眼鏡智能化快速進步到極具潛力甚至可以取代智能手機的新殺手級應用裝置。


按Canalys等市調公司資訊,去年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1.83億支,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已有約43億人口擁有智能手機。為此,市場無不樂觀期待,智能眼鏡可繼智能手錶與手機後,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新一代人機互動裝置。


按各廠商已發表的數據,聽音樂、拍照、簡報提詞、攝影、健康偵測、訊息傳遞及AI翻譯等只能算是智能眼鏡的基本功能,生態系統才是頭部廠商首要的兵家必爭之地。


除Meta結合Facebook及Instagram等社交平台,讓智能眼鏡融入社交生活外;小米智能眼鏡則整合小愛同學與米家智能家居,打開冰箱、看一眼就能自動補貨;互聯網巨擘阿里巴巴則是結合自家的高德、支付寶及淘寶等,將AI眼鏡納入阿里的金融支付體系。



智能眼鏡的不可能三角與四大挑戰

智能眼鏡挾眼口手腦四位一體、消費者可完全解放雙手的革命優勢,一躍而為近幾年來最具潛力與最有可能完全替代智能手機,甚至顛覆智能手機未來發展的新殺手級應用。


比起智能手機年約12億支的出貨量,可穿戴式腕帶裝置年出貨僅約2億支。這也說明,為何市場會樂觀認為,智能眼鏡有機會超越智能手錶目前已先行達成的市場滲透率。


但凡事總一體兩面,雖然有人看好,認為智能眼鏡取代手機只是時間問題(影目科技創始人認為五年內智能眼鏡可以全面顛覆智能手機);但同樣的,也有人悲觀認為,如果智能眼鏡無法完全解決續航力(日常使用Apple手錶續航一天智能眼鏡只能九小時)、配戴感受(傳統眼鏡重15~30克,智能眼鏡40~50克)、生態壁壘(小米、華為、Meta系統互不兼容)、個人隱私(擔心成為新偷拍神器)等四大挑挑戰,以及重量、AI算力與功耗無法並存的不可能三角,那麼智能眼鏡可取代智能手錶並顛覆智能手機等未來發展,恐將只是繼VR眼鏡後的另一個偽命題。


原文連結

首席經貿觀測站

294 Followers

經濟可以說是國家大事,也是你的生活要事,無論企業的生產質量、個人的收支狀況,都有可能與世界各產業相互影響,連帶牽引著國家政策。首席經濟學家以深沉的思考邏輯和特有的觀點,與你分享所見所聞,一同來瞭解國際經濟趨勢及財經資訊,打開經濟新眼界。
知識主題
經濟焦點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