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甘夫子
374
在B2B銷售中,當客戶回應「再等等」時,我們應如何解讀其猶豫背後的真正原因,並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出擊?甘夫子提出「客戶決案延遲」的應對三步驟,並提醒「再等等」並非終點,而是再檢視價值、需求與信任的契機。
午後的陽光,溫柔地灑進熟悉的咖啡廳,木桌上映著斑駁光影。甘夫子坐在老位子,啜飲著黑糖雪點奶茶,卻被一位西裝筆挺的年輕人吸引了目光。他的步伐匆忙,邊講著電話邊推門而入,神情間眉頭緊鎖,像是背負著無形的重擔。憂心忡忡的神情,從他緊握手機的指節、微微顫抖的聲線中顯露無遺。他點咖啡時,僅僅用空著的手,指了指吧台上的菜單,讓店員知道他要什麼。等待咖啡的片刻,他不停地踱步,皮鞋敲擊地板的聲響,與他低聲絮叨的電話交談聲交織著,像是某種無奈的節奏。
拿到咖啡的他,頹然坐進我旁邊的座位,手機依舊貼著耳邊,卻連一口咖啡也沒喝。從他斷續的對話中,我拼湊出他的工作是一位業務員,聲音裡帶著小心翼翼的熱切:「上次談的那個案子,您看什麼時候能簽約?我們這邊都準備好了。」他語氣裡的期盼,像風中搖曳的燭火,脆弱卻執著。然而,電話那頭的回應似乎冰冷而遙遠。他的臉色一沉,眉頭更緊,嘴角微微下垂,像是被無形的重錘敲擊了心頭。掛斷電話後,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目光垂落在那杯絲毫未動的咖啡上,用低得幾乎被咖啡機蒸汽聲掩蓋的聲音喃喃自語著:「唉…談了快半年了,到底還要等多久?」
這一幕,相信許多業務員都似曾相識。當客戶的專案進度,從「積極推動」轉為「無聲延遲」時,這往往是最煎熬的時刻。我們都曾投入大量心力,卻在最後一哩路,被客戶一句「再等等」,擋在門外。這句「再等等」,就像一個巨大的問號,懸在我們心中。這到底是客戶的推託之詞,還是真的有延遲的必要?我們該痴痴地被動等待,還是有什麼方式能夠主動出擊?
甘夫子說過:「不要怕等待,怕的是你在等待中被忘記。」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愛情,在B2B銷售中同樣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當客戶說「再等等」,有時候是他真的現在還不需要,有時候則是他的優先順序裡,你被擺到後面去了。所以,面對客戶決案延遲,我們必須學會判斷其背後的真實原因,並將被動的等待,轉化為主動的經營。
面對「再等等」,甘夫子建議您可以採取這三個步驟,有機會讓痴痴等待轉變為主動經營的使力點。
一、 剖析延遲真因
二、 形成價值觸點
三、 締造行動場景
B2B銷售的決案延遲,通常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帶著模糊空間。關鍵是:我們必須洞察是哪一種延遲,並採取對應的策略。
真延遲:客戶內部真的遇到了狀況。例如:預算被挪移、決策者異動、公司策略方向改變,或是改為處理更緊急的專案。這種延遲,可能是我們無法直接掌握的,但務必透過關心與協助,維持關係。
假延遲:這種延遲則可能是客戶的委婉說法。背後的原因很多,例如:
這類的假延遲通常很危險,因為你一鬆手,競爭對手可能就會補位
當客戶說「再等等」時,記得追問時間界線,例如:「我們預計什麼時間要再走一步?」或是「到時候我們是依哪些條件來判斷可以接續啟動?」如果客戶有給出具體時間與條件,多半是不可抗力的「真延遲」;但如果語焉不詳,那可能就是我們得想辦法扭轉的「假延遲」。
如果研判是「真延遲」,雖然是暫時無法扭轉的狀況,但為了不讓我們在等待中被忘記,可以試著形成「價值觸點」,以與客戶保持互動。就是用一個與原專案有關聯,只是規模較小、決策門檻較低,但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小型事件,例如邀請參與研討會、進行需求調研,或是先建制小型專案等。目的是跟客戶維持關係熱度,同時證明我們的能力,更能在持續的黏著互動中啟發新的啟動機會。這樣子的話,即使在等待中,客戶依然能感受到我們的專業與關懷,自然不會忘記我們。
如果研判是「假延遲」,表示客戶仍有未說出口的疑慮。我們的任務,是讓客戶願意將這些潛在的疑慮,從暗處拉到檯面上,逐一對我們訴說。具體做法有這三種:
「假延遲」,有時候是因為我們的方案價值,在客戶心中還不夠有說服力。此時,我們不應再著墨在方案的功能特性,而應回到最初的起點,與客戶重新做需求對焦,總結出專案的量化質化效益。
「假延遲」,有的是源於內部未解決的阻力。這些可能來自於不同部門的利益衝突、技術部門對新方案的排斥,或是決策者對風險的擔憂。所以我們需要先擴展「溝通對象」,請求與其他部門的利害關係人進行對話。再設計「情境提問」,透過具體的場景,引導他們說出心中的擔憂。最後則是提供「第三方見證」,提出能佐證我們的方案能解決他們擔憂的第三方報告或成功案例。
「假延遲」,也可能是因為窗口擔心如果專案不如預期,會成為被究責的對象,甚至影響升遷或飯碗。這時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放卸下心防,打造保護與保障的雙重保險。
保護:以精確期程與口碑見證,讓我們來確保導入的如期與如質。(專案進展有方有序)
保障:以願景實踐與導入效益,由我們來說服高層與拉攏使用者。(決策責任共同承擔)
最後更要記得將「成就」歸功於窗口,在專案的每一個里程碑,都應將成就歸功於窗口的協助與努力。
我們都要記得,當客戶說「再等等」時,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要再檢視價值是否清晰、需求是否對焦、信任是否紮實。
或許您也知道,許多商機並不是被拒絕,而是被遺忘在等待裡。當我們再次聯繫客戶之前,希望這篇甘夫子的提醒,會在你心裡響起電影返校↗中的經典台詞:「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延伸閱讀:
B2B銷售五要素(https://pse.is/5yuyh7)
探究需求:不只了解需求,更要探究需求(https://pse.is/7vlupa)
牽動時程:用扳指法,牽動客戶選商時程(https://pse.is/6ae624)
勾勒預算:義大利麵餐廳單點加購套餐,客戶的選擇跟老闆想的一樣嗎?(https://pse.is/738udk)
勾勒預算:巷口麵攤的老闆,如何勾勒顧客預算(https://pse.is/6dldsv)
勝出競爭:競爭從設立障礙開始(https://pse.is/622xep)
勝出競爭:打電話給友商的口碑客戶(https://pse.is/63mx8y)
引領核決:不要怕等待,怕的是你在等待中被忘記(https://pse.is/82623z)
線上課程 跟甘夫子學精準營銷(https://pse.is/57snuh)
甘夫子的文房四寶
2,280 Followers
延伸閱讀
甘夫子的文房四寶
2,280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